且末,这个浩瀚大漠深处梦幻般的小城,南倚昆仑、北临大漠、东入阳关、西去葱岭,自古以来就是和田玉的主产地,享有“和田美玉,且末为上”的美誉;这个被滚滚黄沙环绕着的沙海蜃楼,山藏金玉,地出棉粮,牧产牛羊,曾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小宛国、且末国的故都。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这里也曾烽火狼烟、边关残月,演出过壮怀激烈、易水秋歌的活剧。

    第一次踏访且末,我们下榻宾馆的大厅前矗立着一块重达1502公斤的玉石之王(不久前,又闻该县出山重10吨的巨玉)。人们为了得到她,深山探宝,锲而不舍,追踪了数十年。掘进顽石百米深,终于让她出世。93位玉工,修筑了一条22公里的山道,历时98天,历经千辛万苦,从崇山峻岭中把她请到了县城。当她叩开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大全之门的时候,昔日张骞下榻、唐僧饮马的地方,又成为玉石王的故乡。

    古今之人都爱玉、崇玉、敬玉。我每次出差和田,总要到玉市上观赏,虽囊中羞涩,却也徜徉其间,留连忘返。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3000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在中国语言文字中,玉与宝同义。《周语·鲁语上》说:“以其宝来奔。”韦昭注:“宝,玉也。”玉又为美的同义语。如“玉人”、“玉女”、“玉体”、“玉颜”、“玉容”、“玉音”、“玉言”、“玉步”、“玉洁冰清”、“亭亭玉立”、“宁为玉碎”、“化干戈为玉帛”等等。

    人们以玉为美、以玉为荣、以玉为贵,崇尚美玉。大诗人屈原的诗句就是例证:“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玉深入人心,成为神圣的信物。如《拾玉镯》中显示的恋爱与婚姻;《碧玉簪》中代表忠诚的爱情;《本草纲目》中所说的玉能“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在《红楼梦》中玉能“通灵”等等。玉不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更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等社会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