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宝玉石双变质成矿带
--------------------------------------------------------------------------------
发布时间: 2005-1-25 16:15:30
前 言
    近年来板块学说不断完善,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宝玉石资源,都与区域性的成矿地质作用、区域变质岩带、变质相、双变质带的造山运动以及板块碰撞带有关。

    人们一提起翡翠便会想到缅甸这块神奇的土地,而缅甸奇异的道茂翡翠矿床,神秘的抹谷宝石谷,总令人神往。其实世界著名的两大宝玉石矿床,就隐藏在缅甸这片广袤的亚热带丛林之中;绮丽的伊洛瓦底江发育有近代沟、弧盆体系,铭敦江两岸高山峡谷叠障,雾露河地区沟谷纵横,山麓地貌发育极为特殊,“野人山”茫茫的原始森林。雾露河河谷的翡翠产地帕敢、会卡等地发育有第四系巨厚层河流冲积和残坡积地层。其由成分复杂的大理岩、花岗岩、辉长岩、超基性岩(蛇纹岩卜片岩、等复杂成分的砂砾岩层所构成了多级高位堆积阶地。若开地带中的大洋板块扩张,俯冲,碰撞,缝合;掸邦板块边缘内陆造山运动以及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延至密艾那地区神秘地消失等不得不认为缅甸地区的宝玉石资源在亚洲境内极为罕见。奇异的道茂翡翠,抹谷地区的宝石成矿作用在世界宝玉石资源中也得天独厚独占鳖头。这里有着极为特殊的地质背景及其多样化多成因地质成矿条件。

    了解我们邻邦缅甸,分析这一地区特殊的地质成矿背景及成矿区域内的板块缝合线带的特征以及低温成矿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宝玉石矿床及其资源,无疑对我国云南的滇西地区,特别是与之比邻的腾瑞变质岩带的宝玉石资源远景区,以及高黎贡山变质岩带、三江地区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变质岩带和蛇绿岩带爆布区域;对其研究这些地区与之相类似的区域地层,对比构造地质上的分期演化,变质岩带的变质相带特征以及多成因的地质成矿作用等,以期对我国及其与缅甸接壤的邻区宝玉石资源、有色多金属矿产的寻找与开发,无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滇缅双变质带的形成与划分
    缅甸地处东南亚北部,世界上最优质的翡翠资源矿产,产于缅北克钦邦的雾露河 (又称为乌尤河)流域。这个区域位于阿尔卑斯摺皱带的外接触带,处于前寒武系隆起的边缘。按板块构造的分类标准,自西向东可划分为印巴板块、印缅岛弧带和掸泰马板块,其间又分为葡萄-眉苗岛弧及莫罕-劈磅内岛弧、密支那弧形带等。大地构造地处于印巴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带,此带向东毗邻滇西高黎贡山变质带展布区以及三江地区。印巴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碰撞,其碰撞边界位于缅北密支那、抹谷。伊洛瓦底江一线;板块的碰撞使得缅北及滇西、藏东南地区产生大型的摺皱、挤压、俯冲、缝合,并产生大型的逆冲滑动,滇缅藏地区形成了区域构造较为特殊的应力集中展布区及其双变质带。

    在区域上,缅甸北部位于印度板块俯冲带的上盘地带,是缅甸青藏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汇缝合部,缝合线沿葡萄,密支那,伊洛瓦底江一线呈南北反“S”型分布,它的东盘(即上盘)是我国云南的高黎贡山变质带与抹谷红宝石变质带,是一条高温低压变质带;它的西盘就是帕岗,孟拱等翡翠变质带,是一条低温高压变质带。含翡翠的超基性围岩是与蛇纹石化有关的富Mg、Fe质的暗色岩系及榴辉岩-蓝闪石变质岩。翡翠矿床即赋存于印-缅外岛弧的低温高压变质带内。

    依构造上划分,缅甸北部位于喜马拉雅或阿尔卑斯摺皱外带,翡翠矿产的产生与阿尔卑斯超基性岩体有关,是蛇绿岩套的组成部分。受断裂所控制,欧亚板块的俯冲与缅甸青藏板块的碰撞,使缅北及滇西地区受到不同方向特别是北东京向的挤压,并促使青藏高原及云贵高原不断抬升,从阿帕龙到密支那一线形成一条弧形90°转弯折曲的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并造成滇西地区的横断山脉的形成。(相当于第三纪前)强烈的造山运动,尤其是板块间的碰撞,形成大量的碱性玄武岩,并沿断裂带侵入大量的超基性岩。印-缅外岛弧低温高压变质带的主要岩石类型为一组始新世侵入的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系。蛇绿岩套发育,矿床与斜长花岗岩、花岗岩的侵入有关,在局部地区可见年轻的花岗岩呈岩脉或岩墙穿插在结晶片岩中或暗色的超基性岩中,蛇纹石化明显,特别是弱蛇纹石化,并与钠长石、石英共生,侵入时间为第三纪新世(大约35百万年前),变质时代被认为是早第三纪(据马拉库舍夫,1971)板块运动的影响,使构造线呈南北向震布,而这些超基性岩体多沿远南北向呈串珠状分布。

    区内翡翠产出的主要含矿地层为前寒武系元古界称之为昌之马群的一套蓝闪石化结晶片岩,厚逾3000余米。而下元古界的抹谷群为一套厚逾千米的区域变质结晶杂岩,由片岩、片麻岩、麻粒岩和结晶大理岩所组成。其中大理岩在曼得勒以北地区呈面状分布。岩浆岩有喜山期的超基性岩(蛇纹岩、蛇纹石化做揽岩、橄榄岩、角闪橄榄岩)和广泛发育的各类结晶片岩(蓝闪石片岩、阳起石片岩和绿泥石片岩、硅线石片岩等),片岩中特征的变质矿物都是高温高压相的代表性矿物。

    日本学者都城秋穗提出“前进区域变质作用多样性”的观点:a、变质相系分为高、中、低不同相系与不同的压力类型;b、不同变质岩体,岩带的展布区域置于一个相对恒温的异常宽的温度与压力 (P-T)展布时空领域;c、双变质带可由在大陆内侧的低压带和大洋外侧的高压带组成两条明显性质不同的平行岩带,内带可由低压和中压的变质岩体组成,外带可由高压和中压变质岩体的杂岩体组成,并在低压带总伴有丰富的花岗质岩石;d、出现硬玉-石英带的蓝闪石质岩体,出现葡萄石-绿纤石相-蓝闪石片岩相-绿片岩相;e、可能出现榴辉岩相作为高压Ⅱ型变质岩相;f、花岗质岩石的侵位多发生在区域变质作用的衰退相中或结束之后。

    上述观点佐证并指出了双变质带的规律:翡翠矿床形成于高温高压条件。而缅北地区是一典型的高压变质区域,缅北蓝闪咽日三岩相带形成于渐进变质带的大型推覆构造的变质相带之中,而滇缅边界也确实存在着完整的双变质带。两变质带相邻,成对出现,二者之间为过渡带。在具有蓝闪石片岩相的高压带和伴有丰富花岗岩质的低压变质岩,其间存在有称为“中央构造线的主高角度断裂”。而这条主干断裂带就是泸水-瑞丽大断裂。若以怒江-泸水断裂(二级构造单元)为界,滇缅地区可分为东西两个变质带,以东部的我国滇西一带及缅甸掸邦西北部,克钦邦东部部分地区为一低压高温变质带,以滇西西部包括德宏西部地区及缅甸东北部,克钦邦大部掸邦部分地区为高压低温变质带。

  1.1东部低压高温变质带
    东从怒江断裂以西直达缅甸境内,西南沿入缅甸掸邦。缅甸境内宝石大多产于此高温低压带,中国一侧发现的宝石矿点全部位于此变质带。此变质带受构造控制,在空间上与构造线一致,呈北东略向东突出的弧型带状延展,在时间上和构造岩浆活动相伴随,往往分布于大断裂旁侧,变质种类繁多。中国滇西一侧称为“高黎贡山群”。主要由元古界的--套斜长变粒岩,微晶片岩、片麻岩、角闪斜长片岩、云英岩、大理岩所组成。一些地区有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化现象,还有碎裂-糜棱岩化岩石和零星的角岩和矽卡岩,原岩为碎屑-火山沉积建造,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混合岩化强烈,流变特征明显,属低压高温相系,其地层主要由前奥陶系浅至深的变质高黎贡山杂岩所组成。

    泸水-瑞丽大断裂(迸入缅甸后称为“掸邦边界断裂”。)以东至怒江断裂,为东变质亚带。带内有加里东-华力西中期花岗岩,燕山-喜山早期花岗岩和酸性,基性岩脉等侵入活动。出露地层不同程度发生变质。从西向东分布有浅-深变质岩,变质相从低绿片岩相到高绿片岩相,及斑点角闪相-角闪岩相。泸水-瑞丽大断裂以西直达缅甸境内为低压高温变质带西亚带。带内出露有中酸性岩浆岩,零星的基性超基性岩,以浅-深变质的下古生界高黎贡山群为主,零星的分布有志留、泥盆、石炭系等浅变质岩。这里有著名的新生代腾冲火山群分布,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比较明显。在低压高温变质带的岩层当中,普遍发现红柱石-堇青石-硅线石低压高温矿物组合,从矿物组合特征上看无疑为低压高温带。

  1.2之西部高压低温变质带
    在中国一侧的分布于苏典-昔马断裂以西,与缅甸克钦邦变质相带相连。高压带的中心地带在密支那西侧,标准矿物为蛇纹石岩中的硬玉。在中国一侧变质矿物中出现绿辉石,局部出现榴辉岩。从亚洲地质图上可明显看出缅甸境内,由海相下第三系组成的缅甸弧,实际上为印巴板块与亚欧板块间中介大洋消失的结果,证明了高压低温变质带的存在。变质岩类在中国境内为高黎贡山群的超深变质岩系,这与东部的高温低压变质带形成一对完整的双变质带。在双变质带之间必然存在一个过渡带,两者之间并不是截然可分的。既有高压低温带特征,也有低压高温带的特征。我国境内发现的宝石基本位于低压高温变质带内。在这一带上产出 “似翡翠非翡翠”的玉料,俗称“油青翡翠”。在此带上也发现有“硬玉分子”碱性辉石、霓石、绿辉石等高压矿物。国家建材局云勘大队在盈江地区发现的“滇玉1号”及“龙门玉”均产于此过渡带。

    滇玉1号:矿体位于高压高温变质带边缘向高压低温过渡带的部位,苏典-昔马大断裂的西侧,岩石为角闪石石英岩,多具有氧化皮壳,皮壳呈黄色至褐黄色,皮壳与缅玉相似,新鲜面为深灰绿色,偶见褐绿色带。具斑状变粒结构,主要成分为石英,次为普通角闪石、斜长石及少量黑云母,副矿物少,致密坚硬,微透明至不透明,断面肉眼观察较硬玉粗糙,质坚,含SiO2高而Fe2O3、Al2O3偏低。K2O、Na2O甚微。
      表1    滇玉1号、龙门王、缅玉的化学成分对比表
原编号室编号玉料名称          成分与含量(%)

                SiO2    Fe2O3   FeO     Al2O3   Li   CaO   MgO   K2 O   Na2O
H  877 滇玉1号   81.66  l.87    l.60   7.3l    l.07  6.89  0.41  0.005  0.08

H  878 龙门玉    68.96  4.46    l.61   9.05    0.85  13.99   0.77  0.00    0.25

H  879 缅玉      59.24  l.07    0.73    23.21 0.54   1.99 0.77  0.00    13.13

                             (据国家建材局云勘地质大队)

  2.泸水-瑞丽断裂带的特征
    泸水-瑞丽大断裂,是“滇缅双变质带”中“低压高温变质带”中心部位的主要构造,“高黎贡山群”基本分布于该大断裂两侧,延入缅甸掸邦后,缅甸地质学家称之为“瑞丽江大断裂”。相当于“高黎贡山群”的“抹谷群”亦分布其两侧。在低压高温变质带内的岩层中,缅北宝石成矿带和我国滨西一侧发现的宝石矿点严格地控制于此带内。此大断裂带不仅是有色金属及稀有金属的重要成矿带,也是宝玉石矿产的良好蕴藏远景区。带内出露有高黎贡山花岗岩带,龙陵盈江花岗岩,德钦白马雪山花岗岩及白岗岩,花岗伟晶岩等,不同区段内,都产有花岗伟晶岩型宝石(如海蓝宝石、碧玺(电气石)、水晶、玛瑙、黄玉等)。高黎贡山宝玉石及金属成矿带呈南宽北窄之势;南北长四百余公里,若以怒江断裂附近的六库为界可分为南北两个成矿带,北矿带延入西藏。其中有泸水福贡的碧玺,贡山的海蓝宝石,铯绿柱石,水晶,黄玉,天河石,石榴石等宝石矿物为主,以德钦的“雪山玉” (蛇纹石质玉为主),西藏察隅-墨脱的花岗伟晶岩型宝石(各种带色水晶、黄玉、碧笺、海蓝宝石),以及西雅鲁藏布江的大理岩型刚玉、红蓝宝石变种。中生代海相基性熔岩中的碧玉,玛瑙,绿柱石等为主要宝玉石资源的潜在远景区。南矿滇藏一带六库至瑞丽的弄岛地区,长约200余公里,以腾瑞变质带所产红宝石,蓝宝石,尖晶石,石榴子石等宝石矿为代衰,现已在泸水-瑞丽大断裂及旁侧长达数十公里的变质带上,发现四处宝石矿化异常区,异常区范围达60余平方公里。

    泸水-瑞丽大断裂中国一侧的瑞丽、潞西、龙陵、老窝、贡山、福贡、泸水等宝石产区均位于此断裂带或旁侧,云南境内成北东向的长达四百余公里的变质带上,是宝石成矿的高温成矿远景区,也是宝石类矿物成矿的较好地段。往南西方向延入缅甸经丙弄至抹谷的中间大片山麓谷地及沟地带也是宝石矿物的潜伏区,有望找到好的宝玉石资源。
  3.滇缅双变质带与宝石矿床的关系
    缅甸宝石矿藏产区和中国一侧发现的宝石矿点严格控制于低压高温变质带内,在此变质带内质量较好的宝石矿点均分布在双变质带的泸水-瑞丽大断裂带及其旁侧。

    缅甸是世界上优质红宝石的重要来源地,除了举世著名的红宝石矿区(Mogok)外,近年来在孟素(Hong Hsu)、丙弄、南散、新江等地发现了新的产地。

    “孟素”红宝石:位于缅甸东北部低邦所辖邦康市境内,位于曼德勒城东面,萨尔温江西侧,距云南仅几十公里。孟素红宝石是70年代发现的,真正大规模开采是92年以后。这里曾发现495.5克拉的大粒优质红宝石,现有近万人在开采。孟素红宝石,产于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的单斜地层分布区。矿区北东长约5KM,南东宽lKM,出露一套古老变质岩系,出露地层为古生代。主要岩性有石墨黑云母纳长片岩,粗晶方解石大理岩,条带状大理岩-中晶透闪石大理岩,含红宝石中晶白云石大理岩。矿区中北部有一横向断层,将含矿大理岩系明显分开,断层南面岩段为灰绿色粗晶方解石大理岩和白色含红宝石中晶白云石大理岩层,当地称为“老虎口矿段”断层北东段为灰绿色含粗晶方解石的大理岩段,倾向南东,形成陆峻山脊,(称为老山矿段)。

    孟素红宝石矿床类型为原生矿 (大理岩型)残坡积冲积砂矿型,以及岩溶化充填砂矿型。其质量以后两种类型砂矿为好,冲积砂矿类型又可分为河床冲积沙矿。和地下阿冲积砂矿两种。其中又以地下河冲积砂矿中的红宝石砂矿质量较好。原生矿产于中晶白云石大理岩中,主要呈星点状浸染状产出。冲积砂矿红宝石,以磨圆度好,颗粒接相对原生矿要小,粒径一般5-2mm晶形自形程度高,一般呈桶状,板状和不规则状,红宝石晶体外常附生绿泥石及云母等矿物。

    孟素红宝石含矿岩石的化学特征呈贫硅富镁,镁高钙低,变质程度属绿片岩相。可供划变质相的特征变质矿物是透闪石、斜绿泥石、滑石、钠长石、绿帘石和黑云母。

    含矿大理岩为中晶白云石大理岩,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伴生矿物有金云母、尖晶石、石墨等。

    孟素红宝石以六方柱状或板状晶体多见,晶体多具蚀象,红宝石往往由双色刚玉组成,中间为暗紫到墨蓝色的核心组成,边部为玫瑰红色所围绕。其围岩有钠长石、绿泥石、黝帘石化现象,经热处理后,“黑色”或“蓝色色心”可变为红色。现泰国正致力于孟素红宝石的硼砂充填热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开采。

    丙弄红蓝宝石矿区;位于掸邦北部南坎镇以西地区,距云南瑞丽几十公里。89年勘探发现,94年4月缅甸政府发布命令由国家组织开采,并命名为“那瓦拉宝石矿区”,为优质混合型宝石矿,曾发现一颗重9.7克拉质地优良的红宝石。原生矿床亦都属于抹谷型产于(大理岩中)。

    瑞丽境内的红宝石、蓝宝石、尖晶石、紫牙乌矿点均分布在泸水-瑞丽大断裂旁侧长达几十公里的变质带上。己发现三处宝石矿化异常范围达60多平方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在瑞丽弄岛地区的掏宝场,己发现刚玉类红蓝宝石砂矿,现当地旅游部门已辟为旅游区。

    缅甸抹谷红宝石矿区:位于缅甸东北部的掸邦杰沙地区距曼得勒(瓦城)160多公里,矿区包括贾宾、杰沙和抹谷等地区,宝石矿带一般呈北东方向延伸。矿区宽度约20公里,长约40公里,矿化面积达1040平方公里。目前开采宝石的矿场49处,矿区的东部、中部的宝石砂矿为红蓝宝石富矿区。世界上著名的重495.5克拉的红宝石及“亚洲之星”重1300克拉的优质蓝宝石就产于此地。与红宝石伴生的宝石矿物有贵尖晶石、紫牙乌(石榴子石)、月光石、镁电气石、海蓝宝石、水晶、透辉石、顽火辉石、黄玉、堇青石、方柱石、硅线石、柱晶石等。其中不乏有像堇青石-方柱石-硅线石等低压高温标准矿物。“抹谷群”为“低压高温变质带”的标准岩层层序,与中国云南的“高黎贡山群”相当,但在地质年代上有争议,缅甸地质学家认为属于“太古代”,中国地质学家认为属“元古代”。岩性为麻粒岩、黑云片岩、片麻岩、硅线石片麻岩、石榴子石黑云片麻岩、结晶片岩、石英岩及巨厚的结晶大理岩。

    抹谷红宝石矿床,矿体多为层状,产于镁质钙质大理岩与花岗岩或(正长岩)的接触变质带附近,含矿母岩为白色巨晶大理岩和灰白色粗晶斑状大理岩,与红宝石伴生的矿物有金云母、透辉石、方柱石、镁橄榄石、斜硅镁石、铬尖晶石、石榴子石等。这些矿物呈星点状分布于大理岩中。

    蓝宝石矿床一般产于磷霞岩、正长岩、钠长石化伟晶岩与大理岩的内接触带及大理岩中,与蓝宝石共生的矿物有金云母、透辉石、铬尖晶石等。

    红宝石多呈砂矿产出,多富集于大理岩风化后的残坡积山麓地带及小盆地中。在大理岩风化的岩溶化残丘及刷状露头的基底岩石附近,皆可望找到宝石砂矿。

    抹谷矿区成矿环境:矿区位于印度次大陆东南部印文中生代摺皱带古老结晶的基底上,由麻粒岩相中富含Al-Si-Ca质的岩石所组成,局部岩石发生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构造上抹谷地区位于泸水-瑞丽大断裂带的南部。“抹谷群”呈北东、北北东向展布,正长岩、霞石正长岩侵入到“抹谷群”的片麻岩和大理岩中。花岗岩广为分布。

    在泸水-瑞丽大断裂带中国一侧的瑞丽、潞西、龙陵、老窝、贡山、福贡、泸水等宝石产区均位于此断裂带和其旁侧。有人在泸水与云龙交界的自奔山发现黑色刚玉,后来又在龙陵、瑞丽、丙弄长达数百千米的地段发现刚玉及其变种的宝石矿物,这些矿点基本受到此断裂带的控制。

    缅甸宝石矿物产区和中国一侧发现的宝石矿点,严格控制于“低压高温变质带”内。在“低压高温变质带”内质量较好的宝石矿点均贯穿在该“变质带”的泸水-瑞丽大断裂带上。其原因是宝石类矿物受低压变质带控制,而变质带与板块碰撞密切相关,变质带内及其旁侧均有深大断裂的存在,而泸水-瑞丽大断裂贯穿低温高压变质带,以此大断裂为界将其分为东西两带。此大断裂从瑞丽往南西方向延入缅甸南坎。在瑞丽附近呈北东向延伸,在龙陵分为两支,转呈南北向进入腾冲高黎贡山向北延伸,从汉龙寨附近延入云龙以西,进入泸水与怒江断裂相接,往北从碧江,福贡至西藏境内,在云南境内长达四百多公里。

    从泸水以南到龙陵,瑞丽,缅甸南坎丙弄,被发现的矿点达6个之多,分别为:
a、瑞丽境内的红宝石,蓝宝石,尖晶石,紫牙乌矿点;
b、龙陵某地的碧玺、海蓝宝石矿点;
c、盈江西部的贵尖晶石,绿柱石,石榴子石矿;
d、滇玉l号(角闪石化硅质岩);
e、龙门玉 (含硬玉成分钠硅质榴辉岩);
f、锰江碧玉 (桃红色硅质岩,呈脉状产于高黎贡山群硅质板岩中);
g、墨绿玉(角闪石质玉);
h、墨刚密玉(含刚玉质蜕玻化基性火山岩)等。
  4.缅甸境内“高压低温变质带”与翡翠矿床的关系
  4.1地质特征
    世界上最优质的翡翠矿床,位于缅北的乌尤河流域,处于欧亚板块和印巴板块碰撞形成的“双变质带”中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内,缅甸翡翠原生矿床产于喜马拉雅.阿尔卑斯构造带的蓝闪石-硬玉相。大约3500万年以前 (相当于第三纪),翡翠岩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经过多次反复强烈的地质作用并伴随岩浆后期热液活动而形成的。一般认为是在喜山期的第三纪(大约3500万年以前)中晚期到第四纪早期酸性岩浆后期,在高压条件下,钠化较高的酸性溶液侵入到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体(蛇纹石化纯檄岩,角闪橄榄岩和蛇纹岩)中并与蛇纹岩进行双交代作用而形成。后期又受到多次热液活动的叠加与改造。

    缅甸北部位于印度板块俯冲带的上盘地带,是缅甸青藏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汇缝合部位,缝合线沿葡萄,密支那,伊洛瓦底江一线呈南北向反“S”型分布,它的东盘(即上盘)就是现在的高黎贡山变质带与抹谷红宝石变质带,是一条高温低压变质带,它的西盘就是帕岗、抹岗等翡翠变质带,是一条低温高压变质带。

    缅甸北部受印巴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构造线呈南北向分布,是一典型高压变质区。

    高压低温变质带所产的翡翠(老山玉,新山王),主要产于密支那,道茂成矿带。其中翡翠受超基性岩(蛇纹岩)所控制,而滇西的滇玉1号和龙门玉则产在高压带边缘向低压带的过渡带。关于翡翠的成因与高压低温变质带的关系,诸多学者已作论证,认为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发生区域变质时,原生钠长石分解为翡翠(硬玉)和石英。化学反应式可表示为:
                       NaAlSi3O8 NaAlSi2O6 + SiO2
                       钠长石 硬玉(翡翠) 石英
              或
                      NaAlSi3O8 + NaAlSi3O8 = 2NaAlSi3O6
                      钠长石 钠长石 硬玉 (翡翠)
    缅甸是世界上唯一产优质翡翠的国家,而缅甸特大型翡翠矿田,位于孟拱西北部的雾露河(乌尤河)中上游地区。原生矿带长250Km,宽10- 25Km,走向北东。现已查明翡翠原生矿点20余处。缅甸主要翡翠产区位于缅甸北部的克钦邦西部属克钦邦甘马因所辖。缅甸国有宝石企业勘查和开采总部设在隆肯 (LonKin)。产出翡翠的隆肯矿区(亦称隆肯寨-新场场口),长约7OKm,宽2OKm。矿区面积达140OKm²。龙肯厂区的三大原生矿包括帕敢场口的河流阶地矿、香洞寨矿区,会卡场矿区、达木嵌场区的河流阶地矿及现代河床的翡翠矿床,都是著名的翡翠产地。原生矿矿山设在隆肯西北的道茂(Tawmaw),原生矿带长250Km,宽10-25Km,走向北东。私人开采点无数,仅在缅北地区就有近百个翡翠采矿点,当地人称之“场口”,采矿的主要营地有帕敢-道茂矿区、后江矿区、孟拱矿区,打木坎矿区、南奇、干昔山、雷打场等产地。

    帕敢-道茂矿区,位于缅甸北部克钦山丘陵地带,地理位置在孟拱镇北西方向约113Km,曼德勒以北约193Km处,矿区中心是道茂村,矿区东以乌尤河,西以亲敦江上游为界,南北界分别与25°--26°纬线为界,矿区呈长条状,矿体走向北北东,矿区面积约2071Km²。帕岗-道茂矿区是最大、最著名翡翠矿区,也是开采历史最古老的矿区。

  4.2矿床类型
    翡翠矿床分为两大类型:原生翡翠矿床、外生翡翠矿床。其中外生翡翠矿床又分为:第四纪砾岩层翡翠矿床、现代河流冲积层翡翠矿床、残坡积层翡翠矿床三个亚类。
  4.2.1原生翡翠矿床
  4.2.1.1原生翡翠矿床分布于隆肯以西的蛇纹石化橄榄岩中,矿带呈北东方向展布,长约34公里,宽约11公里。形成时间25Ma(R,韦伯斯特,1962)。蛇纹石化橄榄岩体的东西两侧出露岩石主要为结晶片岩,岩体东南方向出露有雾露河的近代巨砾岩。东北方向与Mabaw硅质集块岩成断层接触。矿区东部为大片第三系砾岩与少量的安山岩、玄武岩、苦橄岩(角粒状)蚀变岩的分布区。

  4.2.1.2道茂岩体的原生翡翠矿床产于蛇纹石化橄榄岩中,道茂岩体呈半月形长条状,北京走向长约l8Km,最宽处有6.5Km,岩体形成于晚白里世至老第三纪,主要成分是纯橄榄岩,部分蛇纹石化,被一厚层红土层所覆盖,岩体侵入在结晶片岩岩系中,结晶片岩岩系包括蓝闪石、蓝晶石、阳起石、绿泥石、石墨等片岩。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蛇纹石化橄榄岩中保存有强烈破碎的橄榄石颗粒捕虏残体及铬铁矿浸染体和细脉。

  4.2.1.3缅甸原生翡翠矿床产于侵入蓝闪石片岩相的蛇纹石化橄榄岩体中,呈脉状产出,脉体中心部位为纯玉岩体,向外侧则渐变过渡为硬玉-钠长石蓝闪石,再向外为钠长石岩带及绿泥石片岩剪切带,最外层是强蛇纹石化的橄榄岩,在钠长石岩带见有铬铁矿细脉,在翡翠矿化脉体与橄榄岩接触带有钠长石、绿片岩剪切带,剪切带的走向平行于脉体走向。

  4.2.1.4原生翡翠矿床位于雾露河上游的干昔山地区,主要产地有东摩、马萨、凯苏、散卡、隆肯、圣卡摩、缅摩、目乱岗、格底摩等地。主要产中低档次的翡翠原料,其中以“青石夹玉”的东摩厂原生翡翠矿床最具代表。

    东摩矿区原生矿:翡翠矿脉呈北东南西方向延伸,矿脉长50-370米,各条翡翠矿脉平行排列,多产“无皮翠玉”。

    缅摩矿区原生矿:矿脉为南北向延伸,最大矿脉长约3.3公里。
原生翡翠矿床均产于新厂玉,亦称“新种玉”,即“新坑”,一般皆为翡翠原生矿。其破度、密度较老厂玉低,硬度小于7度。1986罕缅甸政府发现马隆厂1、2、3号玉石矿,均为原生矿床的新厂玉。1989年在马隆厂就产出了900余吨的新厂玉。其特征:无皮或少皮,颜色较浅,呈淡绿色(民间交易称之”淡水绿”)透明度从透明到半透明都有,但打磨以后颜色往往变淡,适宜作雕件原料。

    凯苏原生矿:位于隆肯场区西北方向的省界场地区,产“八三玉”种翡翠,其原生矿是以岩脉或岩墙的形式存在,沿北北东向延伸。玉脉最宽处3米左右,围岩有绢云母片岩,蛇纹岩等。”八三玉”缅商称为“爱特斯瑞”(eight three)是八三年发现的一种新种玉,是一种含钠长石成分较高,也含角闪石、锄帘石化的钠长石质硬玉。

    出产新山玉的主要厂口:雍曲场口、多么场口、凯苏场口、竹乌磨场口、铁龙生磨场口。其中铁龙生玉是近年来发现的较为著名的新的硬玉品种。

    铁龙生新山玉原生矿发现于90年代末,主要分布于密支那以北铁龙生磨、竹乌磨等场口,岩体呈脉状赋存于其他岩石之中。主要成分为含陨铬辉石的钠长石质硬玉。铬铁含量较高,多为满绿色、淡绿色偏暗,特点是:“高硬度”“高翠”“绿色浓艳”,一般底水较干,其中不乏有种好色绿的高翠“铁龙生”硬玉品种。其种份可达到冰种,颜色艳丽,好的戒面有“罩水”荧光效应,可与老种翡翠相媲美。铁龙生原料一般呈条带状和块状,无氧化壳,适宜作薄水雕件。

  4.2.2外生翡翠矿床
    外生翡翠矿床主要分布于钦敦江:支流雾露河的冲积层,雾露河上游有两条东西流向的支流发源于翡翠原生矿分布地区,道茂矿山即为南支流的源头。这两条支流汇合于隆肯北边,并折向南流后,河流冲积层发育,形成不同类型的外生翡翠矿床。

4.2.2.1第四纪砾岩层翡翠矿床
    雾露河流域第四纪巨厚砾岩层是主要的翡翠矿床赋存层,分布在帕岗-道茂矿区的中南部,矿体呈长条状分布,长达几十公里,北北东走向,最宽处在麻蒙一带,宽6Km,砾石层的厚度可达300m,组成雾露河高位阶地。半胶结砾岩中巨砾及卵石有硬玉岩,还有经风化冲刷搬运磨蚀的各种结晶片岩、蛇纹岩、石英岩、角闪岩等砾石及卵石。

    人们把产于河床冲积层 (包括古河床)中的翡翠称为“老厂玉”(老坑玉)如著名的帕敢场、后江场、抹岗场均为老坑采场。主要产区有会卡、大谷地、木那、次通卡、香拱、南奇、抹岗、东各、自壁场等产区,这些产区多沿雾露河沿岸的山坡、山麓和阶地分布。一般翡翠砾石的质量好,大多有“玉璞”(风化皮壳)。皆为“老坑”玉。主要地层为第四纪更新世的地层,分布如下,从下到上:a、含硬玉的底砾岩层;b、卵石及砂砾层;c、冲积砂泥层(不见硬玉岩)。

    第四纪砾岩层的翡翠以砾石体积大为特点,砾岩中的翡翠其特征为皮厚,皮壳的颜色为多种多样,块体有大有小,质量好坏不一,分布比较广泛。底层砾岩中也含有优质翡翠卵石和砾石,包括祖母绿色特级翡翠,是玉雕用翡翠原料的主要来源。

  4.2.2.2现代河流冲积层翡翠矿床
    现代河流冲积层矿床是最有价值的翡翠矿床,它是由流经第四纪含翡翠砾岩层的雾露河及其支流经搬运分选后再堆积而成,与第四纪砾岩层翡翠矿床同属外生矿床,并且在成因上具有连带性。现代河流冲积层翡翠砾岩主要分布于雾露河沿岸,从散卡到达木坎长约35公里的范围内及坎底河的中段,主要产地有,帕敢、摩东、麻蒙、达木坎、后江等地。其中帕敢、后江矿区最负盛名,后江玉分为老后江玉和新后江玉,均产自河床的砂砾层中,新后江玉产于冲积层之中上部,而老后江玉产自冲积层的底部。其共同特点是,皮上均有蜡皮,老后江玉皮薄,多呈灰绿色,往往个体较小。

    帕敢老厂玉:位于隆肯寨南约8公里,是开采老厂玉近百年的著名厂口。帕敢镇由“帕敢基”、“摩湾基”、“摩东”三大产区所组成。主要玉石产地有大动卯、当秀、苏洛卡、木场、摩西格通等。帕敢多产老厂玉,主要产于雾露河现代河床冲积层及河谷两岸高地中,位于雾露河中上游地段,其中雾露河对岸的摩西格通村寨产有风化壳“玉璞”的老厂玉,多为“个体玉”,主要风化皮壳“玉璞”有“黄盐砂”、“红盐砂”、“杨梅砂”等,内层风化皮壳有“白雾”、“黄雾”等,外皮砂发好、结晶细,颗粒均匀、有粗有细,一般种好,透明度高,地子细,色足,有的有松花、绿带表现。内部常有绿,个体大小不等,.呈各种圆形砾石。过去,老帕敢产的黑钨砂石很有名,是其场口的代表性石种,特点是皮黑似漆,沙发有力,有“瞒带”“松花”表现。皮上有癣,皮下有雾,有的黑钨砂有高翠表现,往往喜欢赌石的人,很相中此类璞玉。但这一老场口的黑钨砂,现已基本采完。目前大多见到的钨砂玉,多来自麻蒙。

    麻蒙玉又称“蒙砂玉”,黑中带灰,水底一般较差,常夹黑丝黑点白雾等。现帕敢玉一般以灰白、黄白色为主,有皮壳的玉,个头较大,从几公斤到几百公斤均有,水底一般较好。以产中低档砖头料为主。

    达木嵌产区-河流阶地矿:著名场口有格的磨、宋堆、拱马、得苦磨、会龙。出产的翡翠砾石呈土豆状皮壳玉类较多,皮薄、种好、底透种嫩一些,以“水石”居多。

    第四纪更新世的翡翠砾石矿床,混杂在现代河床中的冲积和残积层中,以会卡产区较为有名。

    会卡场区-会卡(枪送寨)有名的产区有磨东、格东月、摩格拢、相传摩、皮摩等。场口玉石特点: “种好”、“底净”、“种嫩”,玉肉内大多带点“春彩”,水石的裂纹往往不深,砾的大小不一,质量好坏各有秋千。

  4.2.2.3残坡积层翡翠矿床
    残坡积层翡翠矿床主要产出在山坡的半坡上,是原生矿床被风化剥离后,经风化及重力或洪流搬运作用而成,翡翠的质量介于原生矿与砂砾矿之间,产量较低。

    残坡积矿层类型的矿床是原生新厂型矿床经风化剥蚀,成残坡积堆积而成的“新老厂玉”。位于雾露河沿岸,呈残坡积产出。在翡翠矿床附近的山坡、支流内的残坡积沉积矿石,一般有厚的皮,有质量好的老坑玉,也有质量较差的新山玉;也称半山半水玉。“新老厂”璞玉,如龙塘玉石厂,为标准的新老厂玉,位于雾露河沿岸成残积层产出,79年曾发现一块重达20吨的“绿花绿带”玉石,81年正式开采,86年首采得高翠400公斤,但是结晶较粗。

    现代河流冲积层翡翠矿床所产翡翠具有密度大、硬度高、质地均匀、结构紧密、裂隙少等特点,多为高档首饰级翡翠。
翡翠矿床形成的特点:翡翠是在高压条件下,在板块活动带,洋底的暗色重熔玄武岩质熔浆被挤压、破碎并被挤压至板块的脆弱缝合线(带),是经过多次强烈地质作用并伴随岩浆后期热液活动而形成。对翡翠围岩蓝闪石片岩及翡翠硬汞岩的研究表明,翡翠所形成的压力为5×105-7×lO5KPa,温度为150- 300℃。一般认为是在喜山期的第三纪中期到第四纪早期的酸性岩浆后期,在高压条件下,钠化较高的酸性溶液侵入蛇纹岩裂隙中与蛇纹石进行双交代作用而生成,后又多次受到热液活动的改造。

    缅甸翡翠成岩时代的年龄约100百万年,当时含翡翠的超基性岩与现在的密支那地缝合线带和那加山(Naja)地缝合带的超基性岩是同一条地缝合带的蛇绿岩套;后被活动期约10-12百万年的实皆(Sagaing)走向滑断裂所错开。实皆走向滑断裂为深大断裂,南北向几乎纵切整个缅甸版图,走滑距离为420公里至460公里,将蛇绿岩套切割成上述三个部分,因此缅甸地区要寻找翡翠矿的另外的可能地方应在密支那低缝合带和那加山地缝合带的超基性岩带分布区。

    缅甸北部山区内长700余公里,宽300余公里的高山河谷中的翡翠矿带与地质板块学说论述的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地缝合线相吻合,特殊的成矿环境和宝玉石成矿带及双变质带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档翡翠产地。
结 语
    据构造与矿床分布规律,可以得出双变质带与宝玉石矿床如下关系,低压高温变质带是赋存各种宝石的有利成矿环境,是寻找宝石的潜在远景区;高压低温变质带是翡翠的有利成矿环境,是寻找翡翠玉石的潜在远景区。

    贯穿低压高温带的泸水-瑞丽大断裂,在云南境内长达400余公里,目前发现的宝玉石矿点基本受其控制;往北延入西藏,按此规律可以为云南三江地区、西藏等地寻找宝玉石资源提供依据。

    滇西低压高温带与缅甸宝石产区属于同一变质带,可在滇西找到高档宝玉石材料提供依据。

    从滇缅双变质带对宝玉石的控矿关系,总结了宝玉石的成矿规律和成矿远景。为进一步探查宝玉石矿床的新矿点提供依据,是本文所要达到的目的。

    成文过程中得到昆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雷文礼教授、桂林工学院张家志教授的悉心指导,谨此致谢。
作者: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 谭继宽,杨周奇
信息来源:云南省珠宝玉石饰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