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色玉,也称俏色玉、巧作玉,它要求玉工利用玉石的天然色泽纹理,施以适合玉材的雕琢,创作出世间绝无仅有的天才之作,使作品的造型与颜色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巧色玉是玉石工艺独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玉石行业难度极高的绝活。巧色玉具有独特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是中国古代玉雕技艺与艺术的集大成者。
  在地下没有出土巧色玉之前,多数学者认为巧色工是清代工工的发明,一方面是清代京城工作坊多有巧色玉作,另一方面,清《金玉琐碎》所记八种巧色玉,大多认为是清代工作。甚至还有人认为,巧包玉是受痕都斯坦玉器影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工艺,因痕都斯坦玉器爱用异彩玻璃或金线点缀玉器,增加玉器的装饰效果,同时在时间上也基本吻合。一旦考古发现了巧色玉,这些认识将被修正。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四件巧包玉石雕,表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玉工,就掌握了巧色玉技术,同时也说明、巧色玉绝对是我们老祖宗的发明。目前考古出土的巧色工虽然还不多,但商代的巧色玉绝不是孤例。山西省寿阳县库狄回洛墓出士的北齐玛瑙狮纹雕饰,器形小,却是北朝时期少有的巧色玉精品。陕西省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巧色玛瑙杯,对于杯的产地及作者,学术界尽管有不同看法,鲜艳的纹理玛瑙产于西域,式样也是中亚风格的,但杯的加工技巧带有明显的中国巧色玉的痕迹,至少是中国玉工参与了玛瑙杯的设计。宋元以后,出土和传世的巧色玉就多起来了,所见著录达数十件之多。